许及之(?~一二○九),字深甫,温州永嘉(今浙江温州)人。孝宗隆兴元年(一一六三)进士。淳熙七年(一一八○)知袁州分宜县(明正德《袁州府志》卷六)。以荐除诸军审计,迁宗正簿。十五年,为拾遗。光宗受禅,除军器监、迁太常少卿,以言者罢。绍熙元年(一一九○)除淮南东路运判兼提刑,以事贬知庐州。召除大理少卿。宁宗即位,除吏部尚书兼给事中。以谄事韩侂胄,嘉泰二年(一二○二)拜参知政事,进知枢密院兼参政。韩败,降两官,泉州居住。嘉定二年卒。 ...
许及之。 许及之(?~一二○九),字深甫,温州永嘉(今浙江温州)人。孝宗隆兴元年(一一六三)进士。淳熙七年(一一八○)知袁州分宜县(明正德《袁州府志》卷六)。以荐除诸军审计,迁宗正簿。十五年,为拾遗。光宗受禅,除军器监、迁太常少卿,以言者罢。绍熙元年(一一九○)除淮南东路运判兼提刑,以事贬知庐州。召除大理少卿。宁宗即位,除吏部尚书兼给事中。以谄事韩侂胄,嘉泰二年(一二○二)拜参知政事,进知枢密院兼参政。韩败,降两官,泉州居住。嘉定二年卒。
(940—995)博州高唐人。少隶太宗晋邸。太平兴国初,补左班殿直。从征太原,迁文思副使、香药库使。端拱二年,为枢密副使,知院事。与寇准不协,每奏事相矛盾,至互发隐私。太宗下诏切责,降右领军卫将军,准亦罢职。李顺起事时,命为右骁卫大将军、知江陵府。会峡路漕卒数千聚江陵,欲谋变,逊止捕为首者处斩,余党亲加抚慰。未几卒。 ...
张逊。 (940—995)博州高唐人。少隶太宗晋邸。太平兴国初,补左班殿直。从征太原,迁文思副使、香药库使。端拱二年,为枢密副使,知院事。与寇准不协,每奏事相矛盾,至互发隐私。太宗下诏切责,降右领军卫将军,准亦罢职。李顺起事时,命为右骁卫大将军、知江陵府。会峡路漕卒数千聚江陵,欲谋变,逊止捕为首者处斩,余党亲加抚慰。未几卒。
沈晦。 沈晦,钱塘(今浙江杭州)人,字元用,号胥山。生于宋神宗元丰七年(1084),卒于宋高宗绍兴十九年(1149)。宋徽宗宣和六年(1124)甲辰科状元。
张素,尝官起居舍人(《甘竹胡氏十修族谱》)。太宗雍熙三年(九八六),除左拾遗(《宋会要辑稿》刑法六之五一)。真宗咸平元年(九九八),官荆湖转运使(同上书蕃夷五之七五)。 ...
张素。 张素,尝官起居舍人(《甘竹胡氏十修族谱》)。太宗雍熙三年(九八六),除左拾遗(《宋会要辑稿》刑法六之五一)。真宗咸平元年(九九八),官荆湖转运使(同上书蕃夷五之七五)。
阎伯敏,字子功,晋原(今四川崇州)人。宁宗庆元初通判眉州(《宋诗纪事小传补正》卷二)。今录诗十二首。 ...
阎伯敏。 阎伯敏,字子功,晋原(今四川崇州)人。宁宗庆元初通判眉州(《宋诗纪事小传补正》卷二)。今录诗十二首。
(978—1038)青州益都人,字孝先。真宗咸平五年进士第一。累官吏部侍郎,两拜参知政事。曾规谏真宗造天书、大建玉清昭应宫事。仁宗立,刘太后听政,拜中书侍郎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,朝廷倚以为重。以裁抑太后姻亲,罢知青州。景祐元年,召入为枢密使,次年复拜相,封沂国公。因与吕夷简不协,俱罢,出判郓州。卒谥文正。有《王文正公笔录》。 ...
王曾。 (978—1038)青州益都人,字孝先。真宗咸平五年进士第一。累官吏部侍郎,两拜参知政事。曾规谏真宗造天书、大建玉清昭应宫事。仁宗立,刘太后听政,拜中书侍郎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,朝廷倚以为重。以裁抑太后姻亲,罢知青州。景祐元年,召入为枢密使,次年复拜相,封沂国公。因与吕夷简不协,俱罢,出判郓州。卒谥文正。有《王文正公笔录》。
章楶(楶音:杰)(1027-1102)字质夫,建州浦城(今属福建)人。治平二年(1065)进士,知陈留县。历任提点湖北刑狱、成都路转运使。元佑初,以直龙图阁知庆州。哲宗时改知渭州,有边功。建中靖国元年(1102),除同知枢密院事。崇宁元年卒,年七十六,谥庄简,改谥庄敏。《宋史》有传。《全宋词》录其词二首。 ...
章楶。 章楶(楶音:杰)(1027-1102)字质夫,建州浦城(今属福建)人。治平二年(1065)进士,知陈留县。历任提点湖北刑狱、成都路转运使。元佑初,以直龙图阁知庆州。哲宗时改知渭州,有边功。建中靖国元年(1102),除同知枢密院事。崇宁元年卒,年七十六,谥庄简,改谥庄敏。《宋史》有传。《全宋词》录其词二首。
(?—1184)宋泉州永春人,字体仁,号休斋,一号弱翁。高宗绍兴十二年进士。授台州判官。历知循州、贺州。与秦桧子秦熺同榜进士,桧当轴,同年多以攀援致通显,知柔独不阿附。解官归,主管冲祐观。有《易本旨》、《春秋义例》、《易大传》、《易图》、《诗声谱》、《论语后传》等。 ...
陈知柔。 (?—1184)宋泉州永春人,字体仁,号休斋,一号弱翁。高宗绍兴十二年进士。授台州判官。历知循州、贺州。与秦桧子秦熺同榜进士,桧当轴,同年多以攀援致通显,知柔独不阿附。解官归,主管冲祐观。有《易本旨》、《春秋义例》、《易大传》、《易图》、《诗声谱》、《论语后传》等。
曾巩(1019年9月30日-1083年4月30日,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-元丰六年四月十一日),字子固,世称“南丰先生”。汉族,建昌南丰(今属江西)人,后居临川(今江西抚州市西)。曾致尧之孙,曾易占之子。嘉祐二年(1057)进士。北宋政治家、散文家,“唐宋八大家”之一,为“南丰七曾”(曾巩、曾肇、曾布、曾纡、曾纮、曾协、曾敦)之一。在学术思想和文学事业上贡献卓越。 ...
曾巩。 曾巩(1019年9月30日-1083年4月30日,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-元丰六年四月十一日),字子固,世称“南丰先生”。汉族,建昌南丰(今属江西)人,后居临川(今江西抚州市西)。曾致尧之孙,曾易占之子。嘉祐二年(1057)进士。北宋政治家、散文家,“唐宋八大家”之一,为“南丰七曾”(曾巩、曾肇、曾布、曾纡、曾纮、曾协、曾敦)之一。在学术思想和文学事业上贡献卓越。
抚州宜黄人,字适中,或作通中,号一翁。英宗治平四年进士。累官湖南转运使,时掌盐法者争以羡余希进,极条其不便,遂罢归。后擢度支员外郎。哲宗元祐初除江西提刑。以亲丧力请致仕。有《宜川集》。 ...
邹极。 抚州宜黄人,字适中,或作通中,号一翁。英宗治平四年进士。累官湖南转运使,时掌盐法者争以羡余希进,极条其不便,遂罢归。后擢度支员外郎。哲宗元祐初除江西提刑。以亲丧力请致仕。有《宜川集》。
释从瑾(一一一七~一二○○),号雪庵,俗姓郑,永嘉(今浙江温州)人。住四明天童寺。宁宗庆元六年卒,年八十四。为南岳下十七世,心闻昙贲禅师法嗣。有《颂古集》一卷,收入《续藏经》。《增集续传灯录》卷一有传。今录诗四十一首。 ...
释从瑾。 释从瑾(一一一七~一二○○),号雪庵,俗姓郑,永嘉(今浙江温州)人。住四明天童寺。宁宗庆元六年卒,年八十四。为南岳下十七世,心闻昙贲禅师法嗣。有《颂古集》一卷,收入《续藏经》。《增集续传灯录》卷一有传。今录诗四十一首。
张淑芳,南宋末期人。西湖樵家女也。宋理宗选宫嫔时,以色美,为贾似道所匿,宠之专房。淑芳知贾必败,预营别业於五云山下九溪坞。贾南迁日,削友为尼,人罕知者。张善小词,今存词三首,收录于《古今词话。词话》卷上。 ...
张淑芳。 张淑芳,南宋末期人。西湖樵家女也。宋理宗选宫嫔时,以色美,为贾似道所匿,宠之专房。淑芳知贾必败,预营别业於五云山下九溪坞。贾南迁日,削友为尼,人罕知者。张善小词,今存词三首,收录于《古今词话。词话》卷上。
释文兆,闽(今福建)人(《湘山野录》卷中)。一作南越人。九僧之一(《清波杂志》卷一一)。今录诗十四首。 ...
释文兆。 释文兆,闽(今福建)人(《湘山野录》卷中)。一作南越人。九僧之一(《清波杂志》卷一一)。今录诗十四首。
(1041—1113)临江军新喻人,字仲冯。刘敞子。举进士。神宗时历官集贤校理、国史院编修官,坐事谪监陈州粮料院。久之为吏部员外郎。哲宗元祐中官至签书枢密院事。绍圣初罢知成德军,改定州,徙成都府。入元祐党,责郴州居住,再贬隰州团练副使、郴州安置。徽宗立,复职。崇宁初再夺职,贬居沂、兖州,以赦得归。有《自省集》。 ...
刘奉世。 (1041—1113)临江军新喻人,字仲冯。刘敞子。举进士。神宗时历官集贤校理、国史院编修官,坐事谪监陈州粮料院。久之为吏部员外郎。哲宗元祐中官至签书枢密院事。绍圣初罢知成德军,改定州,徙成都府。入元祐党,责郴州居住,再贬隰州团练副使、郴州安置。徽宗立,复职。崇宁初再夺职,贬居沂、兖州,以赦得归。有《自省集》。
释宝印(一一○九~一一九一),字坦叔,号别峰,俗姓李,嘉州龙游(今四川乐山)人。少从德山院清素得度具戒,听《华严》、《起信》,既尽其说,弃依密印于中峰。会圆悟归昭觉,留三年。后南游,谒佛性泰、月庵果、草堂清。晚至径山,谒大慧宗杲禅师。大慧南迁,乃西还。后再出峡,住保宁、金山、雪窦。孝宗淳熙七年(一一八○),敕补径山,召对选德殿。光宗绍熙元年十二月卒,年八十二。谥慈辩。为南岳下十六世,华藏密印安民禅师法嗣。事见《渭南文集》卷四。 ...
释宝印。 释宝印(一一○九~一一九一),字坦叔,号别峰,俗姓李,嘉州龙游(今四川乐山)人。少从德山院清素得度具戒,听《华严》、《起信》,既尽其说,弃依密印于中峰。会圆悟归昭觉,留三年。后南游,谒佛性泰、月庵果、草堂清。晚至径山,谒大慧宗杲禅师。大慧南迁,乃西还。后再出峡,住保宁、金山、雪窦。孝宗淳熙七年(一一八○),敕补径山,召对选德殿。光宗绍熙元年十二月卒,年八十二。谥慈辩。为南岳下十六世,华藏密印安民禅师法嗣。事见《渭南文集》卷四。
李宗谔(964-1012年五月),字昌武,深州饶阳人,李昉之子。生于宋太祖乾德二年,卒于真宗大中祥符五年五月,年四十九岁。七岁能属文。耻以父任得官,独由乡举第进士,授校书郎。又献文自荐,迁秘书郎,集贤校理,同修起居注。真宗时,累拜右谏议大夫初,昉居三馆两制之职,不数年,宗谔并践其地。风流儒雅,藏书万卷。内行淳至,尤好勤接士类,奖拔后进。宗谔工隶书,为西昆体诗人之一。著有文集六十卷,内外制三十卷,预修太宗实录、续通典,又作家传谈录,均并行于世。 ...
李宗谔。 李宗谔(964-1012年五月),字昌武,深州饶阳人,李昉之子。生于宋太祖乾德二年,卒于真宗大中祥符五年五月,年四十九岁。七岁能属文。耻以父任得官,独由乡举第进士,授校书郎。又献文自荐,迁秘书郎,集贤校理,同修起居注。真宗时,累拜右谏议大夫初,昉居三馆两制之职,不数年,宗谔并践其地。风流儒雅,藏书万卷。内行淳至,尤好勤接士类,奖拔后进。宗谔工隶书,为西昆体诗人之一。著有文集六十卷,内外制三十卷,预修太宗实录、续通典,又作家传谈录,均并行于世。
胡翼龙,宋代词人。生卒年不详。巽龙字伯雨,号蒙泉,庐陵(今江西吉安)人。淳祐十年(1250)进士。主要文学成就在词,现存世十余首词。 ...
胡翼龙。 胡翼龙,宋代词人。生卒年不详。巽龙字伯雨,号蒙泉,庐陵(今江西吉安)人。淳祐十年(1250)进士。主要文学成就在词,现存世十余首词。
石懋,字敏若,自号橘林,芜湖(今属安徽)人。弱冠登哲宗元符三年(一一○○)进士。徽宗崇宁中再举博学宏词科,为密州教授。宣和间,因斥阉宦梁师成,被排摈。卒年三十四,有《橘林集》,已佚。事见清嘉庆《芜湖县志》卷八、卷一三。今录诗十二首。 ...
石懋。 石懋,字敏若,自号橘林,芜湖(今属安徽)人。弱冠登哲宗元符三年(一一○○)进士。徽宗崇宁中再举博学宏词科,为密州教授。宣和间,因斥阉宦梁师成,被排摈。卒年三十四,有《橘林集》,已佚。事见清嘉庆《芜湖县志》卷八、卷一三。今录诗十二首。
南宋著名目录学家、藏书家。字子止,人称“昭德先生”。宋朝钜野(今山东巨野县)人,晁冲之之子。靖康末年入蜀避乱,宋高宗绍兴二年举进士第,绍兴十一年至十七年(1141~1147)任四川转运使井度的从官。自幼喜读群书,初为四川总领财赋司,办事有才干。绍兴时,官为监察御史、知恭州、荥州、合州,迁四川安抚制置使、兴元府知府、成都知府等职。乾道七年(1171)回京师,以敷文阁直学士、左朝仪大夫除临安府少尹,官至吏部侍郎。有良吏之目,官累礼部侍郎。《郡斋读书志》二十卷,文多散佚,存于今者唯《郡斋读书志》。 ...
晁公武。 南宋著名目录学家、藏书家。字子止,人称“昭德先生”。宋朝钜野(今山东巨野县)人,晁冲之之子。靖康末年入蜀避乱,宋高宗绍兴二年举进士第,绍兴十一年至十七年(1141~1147)任四川转运使井度的从官。自幼喜读群书,初为四川总领财赋司,办事有才干。绍兴时,官为监察御史、知恭州、荥州、合州,迁四川安抚制置使、兴元府知府、成都知府等职。乾道七年(1171)回京师,以敷文阁直学士、左朝仪大夫除临安府少尹,官至吏部侍郎。有良吏之目,官累礼部侍郎。《郡斋读书志》二十卷,文多散佚,存于今者唯《郡斋读书志》。
陈亚(约公元1017年前后在世)字亚之,维扬(今江苏扬州)人。生卒年均不详,约宋真宗天禧初前后在世。咸平五年(公元1002年)进士。尝为杭之于潜令,守越州、润州、湖州,仕至太常少卿。家有藏书数千卷,名画数十轴,为生平之所宝。晚年退居,有“华亭双鹤”怪石一株,尤奇峭,与异花数十本,列植于所居。亚好以药名为诗词,有药名诗百首,其中佳句如“风月前湖夜,轩窗半夏凉,”颇为人所称。药名词如生查子,称道之者亦多。少孤,长于舅家,受其舅影响,熟谙,药名,有药名诗百馀首。 ...
陈亚。 陈亚(约公元1017年前后在世)字亚之,维扬(今江苏扬州)人。生卒年均不详,约宋真宗天禧初前后在世。咸平五年(公元1002年)进士。尝为杭之于潜令,守越州、润州、湖州,仕至太常少卿。家有藏书数千卷,名画数十轴,为生平之所宝。晚年退居,有“华亭双鹤”怪石一株,尤奇峭,与异花数十本,列植于所居。亚好以药名为诗词,有药名诗百首,其中佳句如“风月前湖夜,轩窗半夏凉,”颇为人所称。药名词如生查子,称道之者亦多。少孤,长于舅家,受其舅影响,熟谙,药名,有药名诗百馀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