结发为夫妇,所愿在偕老。
谁知头白来,丧乱不相保。
我昔从一官,携汝登远道。
芙蓉荡风波,宁有几时好。
犹记东门日,别归方草草。
再拜前致辞,幽咽不能道。
手提小儿女,恸哭向秋昊。
讵识是生离,积骨白浩浩。
汝归终可安,我去事转艰。
家既异畴昔,去住亦俱难。
况乃毕婚嫁,百费萃兹年。
内方抚群小,外复给上官。
日夜声嗷嗷,孰与分忧煎。
夫妇不同苦,不如寡与鳏。
汝毋母我尤,我行偶迍邅。
人道无终乖,天运久亦还。
岂复长流荡,庶往共饥寒。
寄妇。元代。戴良。 结发为夫妇,所愿在偕老。谁知头白来,丧乱不相保。我昔从一官,携汝登远道。芙蓉荡风波,宁有几时好。犹记东门日,别归方草草。再拜前致辞,幽咽不能道。手提小儿女,恸哭向秋昊。讵识是生离,积骨白浩浩。汝归终可安,我去事转艰。家既异畴昔,去住亦俱难。况乃毕婚嫁,百费萃兹年。内方抚群小,外复给上官。日夜声嗷嗷,孰与分忧煎。夫妇不同苦,不如寡与鳏。汝毋母我尤,我行偶迍邅。人道无终乖,天运久亦还。岂复长流荡,庶往共饥寒。
(1317—1383)元明间浦江人,字叔能,号九灵山人,又号云林。通经、史百家暨医、卜、释、老之说。初习举子业,寻弃去,学古文于黄、柳贯、吴莱。学诗于余阙。元顺帝至正十八年,朱元璋取金华,召之讲经史。旋授学正。不久逃去。顺帝授以淮南江北等处儒学提举。后避地吴中,依张士诚。见士诚将败,挈家泛海,抵登、莱。欲行归扩廓军,道梗,侨寓昌乐。元亡,南还,变姓名,隐四明山。明太祖物色得之,召至京师,试以文,欲官之,以老疾固辞,忤旨。逾年自杀。良为诗风骨高秀,眷怀宗国,多磊落抑塞之音。有《九灵山房集》。 ...
戴良。 (1317—1383)元明间浦江人,字叔能,号九灵山人,又号云林。通经、史百家暨医、卜、释、老之说。初习举子业,寻弃去,学古文于黄、柳贯、吴莱。学诗于余阙。元顺帝至正十八年,朱元璋取金华,召之讲经史。旋授学正。不久逃去。顺帝授以淮南江北等处儒学提举。后避地吴中,依张士诚。见士诚将败,挈家泛海,抵登、莱。欲行归扩廓军,道梗,侨寓昌乐。元亡,南还,变姓名,隐四明山。明太祖物色得之,召至京师,试以文,欲官之,以老疾固辞,忤旨。逾年自杀。良为诗风骨高秀,眷怀宗国,多磊落抑塞之音。有《九灵山房集》。
夏日即事。宋代。陈良贵。 青毡坐对此虚堂,惟有荷风过短墙。早起却怜春已去,閒来自觉日偏长。绿迷隋苑颦杨柳,红褪唐宫怨海棠。光景如流寒又燠,天时未定雨违旸。梅梢细听潇潇雨,草色行吟浅浅塘。尽有蓬门堪问字,更无胜地可寻芳。诗从得句吟偏苦,鬓到中年觉渐苍。赢得芸编频课子,官贫方免此身忙。
庐山杂诗十四首 其八 庐山风景佳绝而林木鲜少,为诗寄慨。。汪精卫。 岩谷春来锦绣舒,烟芜萧瑟正愁予。楼台已重名山价,料得家藏种树书。
挽京口使君丰郎中十首。宋代。刘宰。 妙年意气已横秋,不为身谋为国谋。斥去佞臣谈笑里,英名高压汉朱存。
部斋閒居简周伯明寅长。明代。王廷相。 省垣梧竹抱幽虚,吏散萧然似隐居。风冷池亭犹岸帻,日斜窗几有摊书。身依明主忻难遇,官佐戎机愧自疏。有美东曹称独步,腐儒何幸接簪裾。
感怀,和张公善领事用前韵。近现代。许南英。 孤亭终古吊风波,留守三呼唤渡河。南宋君臣伤播越,北胡献纳恣搜罗。万方民气含冤久,九士忠魂饮恨多!八百馀年光汉族,盈庭悬想载赓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