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

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朗读

我在巴东三峡时,西看明月忆峨眉。

月出峨眉照沧海,与人万里长相随。

黄鹤楼前月华白,此中忽见峨眉客。

峨眉山月还送君,风吹西到长安陌。

长安大道横九天,峨眉山月照秦川。

黄金狮子乘高座,白玉麈尾谈重玄。

我似浮云殢吴越,君逢圣主游丹阙。

一振高名满帝都,归时还弄峨眉月。

译文

我以前在巴东三峡之时,曾西望明月遥想家乡峨眉。

遥忆家乡的峨眉山月从峨眉而出,普照沧海,长与人万里相随。

在黄鹤楼前的月光下,我忽然遇到了您这位从家乡峨眉来的客人。

如今,峨眉山月又将随风伴送您西入长安。

长安的大道直通九天,峨眉山月也随您朗照八百里秦川。

在京师,皇帝与达官贵人们登上席次乘坐高座,手执麈尾,高谈重玄之道。

我像浮云一样在吴越游荡,而您却能遭逢圣主,一游丹阙。

等您一振高名,誉满帝都之时,再旧来故地,与我一起玩赏峨眉的山月吧。

注释

巴东:即归州,天宝元年(742年)改巴东郡。治所在今湖北巴东县。

⑵沧海:此泛指江湖。

⑶黄鹤楼:原在今湖北武汉市长江南岸蛇山黄鹤矶上。月华:即月光。

⑷峨眉客:指蜀僧晏。

⑸秦川:指长安附近的渭河平原,古为秦地,故称秦川。此指长安。

⑹黄金狮子:指当时的皇帝与王孙贵族。

⑺麈尾:麈是似鹿而大的一种动物。其尾可制为拂尘,魏晋以来的玄学家清谈时执之以示高雅。

⑻重玄:“重玄”,语出《道德经》第一章“玄之又玄,众妙之门”。“重玄学”是中国思想史上一股重要的哲学思潮,也是隋唐之际的首都哲学体系,上承先秦魏晋玄学的发展脉络,后启宋明理学的哲学思考,在华夏哲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。成玄英、王玄览、李荣皆因善谈重玄学而被皇帝所青睐。

⑼吴越:此指长江中下游地区。

⑽丹阙:指皇宫。

(11)帝都:即首都,指长安。

参考资料:

1、詹福瑞 等.李白诗全译.石家庄:河北人民出版社,1997:308-309

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创作背景

  此诗是李白在江夏送蜀僧晏上人入长安之作。据两唐书载,唐肃宗至德二载(757年),原西京长安改为中京,上元二年(761年),中京又复为西京。此诗当作于至德二载至上元年间李白流放夜郎遇赦释归的途中。

参考资料:

1、詹福瑞 等.李白诗全译.石家庄:河北人民出版社,1997:308-309

2、创作背景及作品鉴赏部分内容由朝阳山人根据相关资料编辑

  可以说,李白对峨眉月始终未能忘怀,就是万里远游之后,也一直既看且忆,更感觉她相伴而行。而今在黄鹤楼前看见来自故乡的僧人,他带来了峨眉月,这明月定将伴送他到长安去。这明月不仅照到江夏,照到长安以及周围的秦川,而且回到蜀中仍有峨眉月相伴。其实,万里共明月,本无所谓这里明月那里明月之分。但是,这一方面可见李白对故乡月亮情有独钟,另一方面对比自己身似浮云,滞留吴越,羡慕蜀僧归时还可见到峨眉月。

  此诗从“我”到月,从月到僧,再写到月,侃侃谈来,动感强烈,毫不气窒,充分显示出李白作为歌行高手的水平。

李白

李白(701年-762年),字太白,号青莲居士,唐朝浪漫主义诗人,被后人誉为“诗仙”。祖籍陇西成纪(待考),出生于西域碎叶城,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。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,有《李太白集》传世。762年病逝,享年61岁。其墓在今安徽当涂,四川江油、湖北安陆有纪念馆。 ...

李白朗读
()

猜你喜欢

姑苏台上鹿麇来,流水千年去不回。

野草青青都是恨,春风不放百花开。

()

尹京便可继翁归,暂向符离一马麾。

善抚新边千里肃,复还旧治九重知。

()

伊余削籍游京华,畴昔知交绝来往。踽踽孤踪近十年,邂逅石闾非梦想。

高才逸气淩九霄,冰雪奇文共欣赏。眉山即山相继来,睥睨今古分雄长。

()

娱亲仍著老莱衣,慈竹平安愿已违。北斗香焚虔午夜,西山景迫恋春晖。

诚通神鬼幽兰洁,梦入池塘寸草腓。十有八年如一日,抱铛孺慕等依依。

()

旅宿依沙际,帆樯两岸阴。村舂涵树乱,市酿傍花斟。

风定猿声密,波澄鸟语沉。客怀聊自慰,清夜听歌音。

()
宋一鸿

良夜迢迢低玉绳,望双星。罗衣偷卸若为情,细叮咛。

拗住银钩红烛背,悄无声。是何意态意怦怦。问卿卿。

()